“有了保險兜底,我們種地更有勇氣!”寧夏回族自治區石嘴山市平羅縣種植大戶李壯感慨道。受汛期影響,李壯種植的200畝玉米受損嚴重,但僅用5個工作日就獲得16萬元理賠款,這得益于“完全成本保險”。
“轄區從最初的小麥完全成本保險試點到三大主糧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全面推廣落地,石嘴山金融監管分局積極在政策性農業保險創新、特色農產品保險創新、優化保險金融服務等方面探索實踐,多項舉措為轄區農業生產系上‘風險安全保障帶’。”石嘴山金融監管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截至2025年7月末,轄內保險機構累計提供風險保障超14.33億元,支付賠款4242萬元,惠及農戶6953萬戶。
政策性保險“兜底”,讓農戶吃下“定心丸”。石嘴山金融監管分局全面落實黨中央及自治區政策性農業保險相關政策,持續完善政策性農業保險機制,以抗風險保障覆蓋為切入點,不斷豐富農業保險保障范圍。該分局督導轄內保險機構積極在全市推廣小麥、稻谷、玉米、大豆等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推動傳統作物保險到特色產業全覆蓋,為農戶構建起堅實的風險保障網,真正實現“旱澇保收”。截至2025年7月末,轄區政策性農業保險累計保費收入6564.10萬元,其中,政府補貼部分占總保費的80.03%,中央財政累計補貼2151.06萬元,省級財政累計補貼2140.21萬元,地市縣財政累計補貼962.3萬元。小麥、玉米、水稻三大主糧作物保險覆蓋率提升至85%以上。
特色產業“專屬保”,為產業升級裝上“穩定器”。針對枸杞、葡萄酒、設施蔬菜、肉牛等地方特色產業,石嘴山金融監管分局鼓勵轄內保險機構為相關農業經營主體提供“枸杞價格指數保險”“肉牛價格指數保險”“溫室大棚氣象險”等產品,破解“豐產不豐收”“天災致貧”等難題,真正讓農戶從“憂價格”到“有保障”。截至目前,轄內保險機構已為57戶投保肉牛價格保險養殖戶賠付628萬元,充分發揮了新型農業保險保障農戶穩定增收的作用。
“保險+信貸”雙輪驅動,激活農村金融活力。“以前沒有抵押物根本貸不到款,現在有了農業保險保單,銀行放款又快又方便。”平羅縣姚伏鎮蔬菜種植合作社負責人說。據悉,石嘴山金融監管分局持續推動完善“政府引導、市場運作、風險共擔”的保險保障格局,以“保險護航+信貸輸血”金融服務模式,在為農業經營主體提供風險保障的同時降低金融機構信貸風險,形成良性循環,有效破解農村“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金融動能。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單戶授信總額500萬元以下普惠型農戶經營性貸款和單戶授信總額1000萬元以下普惠型涉農小微企業法人貸款余額總計93億元,惠及農戶42807戶。
科技賦能,為農險服務按下“精準鍵”。石嘴山金融監管分局聚焦科技賦能農險“雙精準”目標,以科技手段革新農險服務模式。針對傳統農險服務中,標的信息采集慢,采集不準確、查勘定損不精準等問題,督導轄內保險機構積極與總分公司溝通,必要時提供衛星遙感、牛臉識別、無人機等技術支持。例如平安產險通過引入“無人機+衛星遙感定損”技術,實現災害損失評估效率提升50%以上。人保財險、太保產險等機構通過“耘智保”“太保e農險”等客戶端平臺,農戶可通過手機上傳受損影像,既確保報案第一現場真實性,避免重復、虛假理賠等,又能保證在72小時完成線上定損,一定程度提高農險服務質效。
下一步,石嘴山金融監管分局將從農險內控管理、產品供給、承保理賠服務以及科技應用等方面進一步深入實踐,持續促進轄區農業保險高質量發展,讓金融活水真正潤澤田間地頭。
(來源:中國銀行保險報 房文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