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8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9668億元,同比增長3.4%;環比增長0.17%。
從消費類型來看,商品零售額增長3.6%,餐飲收入增長2.1%。8月份商品零售同比增速有所放緩,餐飲收入的同比增速相對6月、7月略有改善,但是也處于低位增長。
細分到具體商品消費品類,消費品以舊換新加力擴圍,帶動了升級類商品需求擴大,限額以上單位家具類、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文化辦公用品類、通訊器材類商品零售額分別增長18.6%、14.3%、14.2%、7.3%。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服務消費保持較快增長,暑期服務消費熱度較高。1-8月份,服務零售額同比增長5.1%。其中,文體休閑服務類、旅游咨詢租賃服務類、交通出行服務類零售額較快增長。
據9月15日國新辦最新消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將于2025年9月17日舉行發布會,請商務部副部長盛秋平和國家發展改革委、文化和旅游部、中國人民銀行有關負責人介紹擴大服務消費有關政策措施。擴大服務消費新舉措呼之欲出,或將對下個階段的服務消費起到明顯拉動作用。
圖片來源:新華社
以舊換新拉動升級類消費品增長
今年以來,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深入實施,消費品以舊換新加力擴圍,促進消費潛力釋放,帶動升級類商品需求擴大,部分行業出廠價格同比上漲。
除了上述提到的以舊換新拉動增長的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等品類,運動類、可穿戴智能設備類等也是當下的頗受消費市場歡迎的品類。
8月份,工藝美術及禮儀用品制造價格同比上漲13%,運動用球類制造價格上漲4.7%,專項運動器材及配件制造價格上漲0.4%,營養食品制造、保健食品制造價格分別上漲0.9%和0.3%。
在運動商品消費方面,中國消費者早已不滿足一雙運動鞋走天下,對專業運動品類的消費需求旺盛。美團閃購數據顯示:6月以來,跑步鞋、運動T恤、籃球鞋等運動鞋服銷量同比增長超過200%,游泳用品、騎行用品、登山鞋、徒步鞋、溯溪鞋、運動外套等商品銷量同比增長超過1倍。
另外,人工智能應用快速發展,智能產品受到市場歡迎,對價格帶動作用增強。8月份,可穿戴智能設備制造價格同比上漲1.6%。
在涉及AI、XR等新技術產品應用方面,也有不少新消費亮點。PICO視頻負責人熊俊杰表示,除了大家熟悉的C端的應用,目前PICO還被廣泛應用于教育培訓、醫療、3D設計以及娛樂等場景,近幾年LBE大空間(基于位置的娛樂、沉浸式元宇宙實景娛樂項目,在國內也被稱為“XR大空間”)發展很快,在不到兩年的時間內,僅國內市場就有超過200-300個內容項目落地,包括PICO落地的深圳科技館、海南省博物館在內,開業場地也已經近1000個。
服務消費活躍,暑期經濟升溫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總經濟師、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付凌暉在9月15日的國新辦發布會上談到,居民暑期出行、文旅消費升溫,高品質社會服務需求擴大,帶動服務價格回升。
據介紹,8月份,服務價格同比上漲0.6%,漲幅比上月擴大0.1個百分點,影響CPI同比上漲約0.23個百分點。今年以來,居民服務消費潛力在不斷釋放,旅游休閑、演出賽事、信息通訊等服務較為活躍。前8個月服務零售額同比增長5.1%,增速快于商品零售額增速。
以“蘇超”為例,對江蘇當地的服務消費帶來了拉動作用。揚州旅投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揚城一味董事長陳萬慶表示,在他看來,“蘇超”不僅僅是一個體育賽事,更多的是一個文旅類大型活動,給當地文旅市場有一定的提振作用。只要有賽事的時候,揚州的民宿人氣就爆了,對高端酒店也有一定的拉動。
今年暑期,雖然旅游消費市場活躍,但餐飲消費市場景氣度一般,6月、7月和8月全國餐飲收入的增速分別是0.9%、1.1%和2.1%,低于今年前五個月的增速水平,平價社區店受歡迎,中高端精致餐飲市場受到挑戰。
談到餐飲消費市場暑期變化的感受和應對,陳萬慶表示,去年公司的餐飲門店營收超過4億元,今年餐飲消費的客單價在下降,但公司餐飲門店的客流量有所增加。在他看來,精致餐飲也能提供高性價比的消費選擇,比如,他們公司旗下的黑珍珠二鉆餐廳,正餐的人均客單價也就150元左右,包間人均300元左右。
江蘇小廚娘餐飲集團總裁魏季峰也提到了“蘇超”對于他們在江蘇省內城市餐飲門店的拉動作用。
“今年的餐飲市場,不同城市的門店差異比較大,我們的門店在南京比較多,因為‘蘇超’等原因,暑期南京的旅游熱度很高,門店生意還不錯,截至目前,旅游消費帶動的餐飲消費熱度都還在。”魏季峰說。
對于今年暑期餐飲市場增速明顯放緩的變化,魏季峰也談到,公司上榜黑珍珠的精致餐飲品牌龍吟,此前輕商務消費占比約在40%左右,最近幾個月輕商務消費占比約在30%左右,門店消費以家庭消費為主,所以市場波動對他們品牌的影響不大。
據魏季峰介紹,公司也在根據經濟環境的變化去做一些調整,包括調整套餐的價格等,多人聚餐的套餐少了,兩個人和四個人的套餐有所增加,比如,中午的品質商務套餐的銷量增加了。目前公司也在分不同的品牌,探索各種各樣的適合消費者習慣變化的模式。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作者:周慧)